生意宝 - 基于行业网联盟的B2B社交电商平台

会展资讯

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

会商文旅体融合成城市发展新引擎: 国际经验借鉴与国内实践路径解析

2025-10-31 中国贸易报

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,会商文旅体融合已成为诸多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,也成为国内许多城市在文旅、会展或体育等领域成功“出圈”的关键路径。这种新型产业融合模式的最终目标是构建资源共享、价值倍增的协同生态,为城市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。

要深入理解会商文旅体融合,首先要明确其核心本质是产业边界的重构与价值链的整合过程。以会展与文旅的融合为例,参展商、与会者和观众这三类会展核心人群,同时也是潜在的旅游消费群体,客群的高度交叉重叠为两大产业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。

为系统解析会商文旅体融合的内在运行机制,笔者建议构建“六维驱动模型”作为分析框架。该模型分为三个层次,各层次功能互补、协同发力。

一是驱动层,以“文化内核”为核心,为融合品牌赋予长期吸引力与情感黏性,是整个融合发展体系的灵魂所在。

二是延伸层,涵盖“会展引擎”“商业载体”和“旅游延伸”三大要素。其中,会展活动作为流量入口汇聚人气,商业环节实现价值转化,旅游则进一步延伸体验链条,最终达成全域激活与价值链拓展的目标。

三是赋能层,主要包含“技术应用”“传播引流”两部分。技术革新能够重构消费场景,助力流量变现与可持续收益获取;传播策略则可扩大融合项目的影响力,吸引更多潜在参与者。

从国际实践来看,诸多城市在会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中取得显著成效,其关键就在于围绕上述模型,构建了“活动搭台、文化铸魂、商业增值、旅游延链、技术赋能、传播引流”的完整协同生态。这些国际先进城市的实践,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,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形成条件与运行机制。结合典型代表性城市,可将其归纳为以下五大类,为国内城市提供参考:

一是文化赋能型。作为法国第二大经济中心,曾经的“丝绸之都”,里昂遭遇了纺织工业衰落。灯光节成为里昂转型的关键推手,将城市节日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,不仅让全世界看到了里昂的文化魅力,更让里昂从工业老城蜕变为知名观光旅游城市,收获了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。作为全球著名大型城市灯光艺术节日,里昂灯光节每年吸引超300万游客奔赴这场“光的盛宴”。里昂灯光节的起源带着浓厚的历史印记,如今已突破传统边界。每年12月8日前后的4天里,世界各地上百名专业艺术家齐聚于此,用创意与科技为城市注入活力。此外,里昂灯光节以“可持续发展”为新内核,通过采用生态设计的灯光艺术、互动装置与新型照明技术,同时推广绿色出行方式,让“光影之美”与“环保理念”并行,引领了灯光节的新潮流。

二是场景革命型。拉斯维加斯通过场景革命,成功实现从“赌城”到“体验式会展之都”的转型。其核心策略是以会展活动为触点,重构娱乐化消费场景,打破产业边界。如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览会(CES)增设无人车试驾区、元宇宙体验馆,让专业展会转变为全民参与的科技嘉年华,吸引更广泛的人群参与。同时,拉斯维加斯还联动酒店推出包含博彩券、演出票的“会展套餐”,将会展与本地特色娱乐、住宿服务深度绑定,大幅提升客户转化率。这种场景革命的成效十分突出,拉斯维加斯非博彩收入占比从2010年的50%上升至2024年的65%,产业结构得到显著优化。

三是产业驱动型。新加坡依托金融、医疗等优势产业,将会展业作为枢纽,打造“产展旅”生态圈。作为为数不多的城市国家,新加坡早期凭借贸易港口崛起,上世纪80年代又成功成为区域金融枢纽,产业发展基础扎实。随着全球供应链重构、数字经济兴起和地缘政治复杂化,新加坡将重心押注MICE产业(会议Meetings、奖励旅游 Incentives、论坛Conferences与展览Exhibitions),通过连通性、创新性与可持续性的有机结合,在全球塑造国际会展城市形象。它通过举办产业会展吸引全球专业人士,同时为这些人士提供定制化的商务旅行、文化体验服务,形成产业发展与旅游消费的良性互动。这种模式将会展活动视为产业链接器,既服务了本地产业升级,又带动了旅游消费增长,实现了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双赢。

四是政策引导型。迪拜通过免税、免签等政策杠杆撬动全球会展资源,快速构建文旅商业生态。凭借极具竞争力的税收政策、便利的签证安排和现代化的会展设施,迪拜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国际会展项目,进而带动旅游、零售、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,成功实现城市经济的多元化转型。数据显示,2024年迪拜接待国际游客1872万人次,同比增长9%,创历史纪录。其中中国游客达82.4万人次,同比激增31%,“欢迎中国”战略成效显著。值得一提的是,迪拜文旅还注重圈层社群的精准运营,针对中国游客推出支付宝“迪拜锦囊”,为俄罗斯富豪定制沙漠私人音乐会,给印度家庭设计宝莱坞主题水上乐园。这种分众运营使游客复购率提升至38%。迪拜模式证明,文旅聚焦不是简单的资源堆积,而是战略定力、文化想象力和体验设计力的三重奏。

五是园区业态驱动型。芝加哥构建“会展、文化、商业、旅游”全链路闭环。在芝加哥城市版图上,迈考密克会展中心早已超越了单一展馆的定义,如今以“迈考密克广场”的身份,成为集会展、住宿、体育、娱乐于一体的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园区,书写着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典范篇章。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,为迈考密克广场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园区内的凯悦酒店为参会者提供了“足不出园”的住宿选择,后续入驻的万豪侯爵酒店则进一步提升了接待能力与服务品质。交通层面的优化更显匠心,2002年启用的专用公交车将园区与市中心酒店区紧密相连,极大缩短了空间距离,为参会者和游客的出行提供了高效保障,让园区的辐射力得到显著提升。

对于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国内城市而言,借鉴上述国际经验,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会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路径,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。具体来看,以下四个方面的经验值得参考:

首先,确立“大目的地”理念,强化顶层设计。将城市作为综合型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建设,是会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前提。里昂转型的底气,源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。从罗马帝国时期的行省首府,到中世纪宗教改革重镇,再到如今的“艺术之都”,里昂始终以物质遗存与文化活动(如灯光节)为笔,持续书写着历史篇章。如今,当灯光照亮里昂的古老街巷,历史与现代在此碰撞,这不仅是一场节日的狂欢,更是一座城市用文明、文化实现重生的生动见证。

其次,设立专业协调机构,提升公共服务质量。专业的目的地管理组织(DMO)是保障融合发展有序推进的重要支撑。以拉斯维加斯为例,其会展和观光局(LVCVA)不仅负责城市旅游推广,还直接运营会展中心,一体化管理模式确保了会展与旅游的紧密衔接。中国香港的实践同样值得借鉴,香港旅游发展局成立“香港会议及展览拓展部(MEHK)”,为企业会议、奖励旅游、大型会议和展览活动提供全方位专业支持,包括推广、竞标、优惠方案制定等,显著提升了城市的会展竞争力。

再次,打造“一站式”资讯平台,优化访客体验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“一站式”目的地资讯平台,是提升融合服务质量的技术基础。里昂、拉斯维加斯等国际城市均建立了功能完善的游客服务平台,整合本地景点、酒店、餐厅、活动等信息,为访客提供便捷的行程规划服务。目前国内城市也在积极探索建立相关服务平台,比如上海于2024年1月推出以外籍人士为第一视角的国际门户网站,强调“一站式、场景化、友好型”服务,充分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平台建设思路。

最后,推动企业跨界经营,创新产品和服务。企业在经营层面的跨界融合,是会商文旅体融合模式落地的核心基础。例如,温哥华会议中心(VCC)不仅提供专业会展设施,还开设公共旅游项目,向游客展示其环保设计和文化特色;美国橘子郡会议中心(OCCC)为与会者提供周边景区优惠门票;佐治亚世界会议中心(GWCC)则整合会展、体育、娱乐功能,打造多元体验目的地。这些案例表明,会展场馆已从单一功能空间向复合业态载体转型,成为连接不同产业的重要节点。

当前,会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正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,包括数字化跃迁、文化IP变现、全域协同以及小众圈层经济增长。面对这些趋势,国内城市和企业需积极采取应对策略。对于城市而言,当务之急是推进会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,规划打造会展、文旅与体育集聚区,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;同时加强商务、文旅和体育等部门的协同配合,以宣传平台、票根经济、城市卡等为手段,整合目的地资源,形成统一对外的合作网络;此外,还需加快打造“一站式”资讯平台,成立专业DMO组织,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与营销推广效果。

联系方式

联系人:王雄艳
电话:0571-88228146
手机:

名片二维码